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基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物质条件(如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变。
-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发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的。
-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2. 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的本质。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来源:剩余价值的存在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社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经济学支撑。
3. 理论基础的意义
- 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摆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 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这两大理论基石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 实践中的体现:十月革命的成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总结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分别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理论基础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石。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