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原文出自《宋史》。这个故事讲述了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年幼时的一次机智行为。根据《宋史》的记载,故事的内容大致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段文字的译文是: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时,已经像成年人一样,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有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孩站在大瓮(一种陶器,口小)上,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开了瓮,水流出来,小孩子得以活命。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还反映了他自幼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
标签: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