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有哪些常见的例子?

时间:2024-12-15 21:20:03
最佳答案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例子:

1. “莫”与“暮”:

- “莫”通常表示“没有”,但在表示“傍晚”时,可以通假为“暮”,如“莫(暮)色”。

2. “益”与“溢”:

- “益”通常表示“增加”,而“溢”表示“满出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

3. “知”与“智”:

- “知”表示“知道”,而“智”表示“智慧”,两者在某些语境中可以通用。

4. “说”与“悦”:

- “说”通常表示“说话”,而“悦”表示“高兴”,在表达心情愉悦时,“说”可以通假为“悦”。

5. “亡”与“无”:

- “亡”可以表示“死亡”或“失去”,而“无”表示“没有”,在表示“没有”时,“亡”可以通假为“无”。

6. “奉”与“捧”:

- “奉”表示“恭敬地给”,而“捧”表示“用手托”,在表示用手托举时,“奉”可以通假为“捧”。

7. “当”与“倘”:

- “当”可以表示“应当”或“当时”,而“倘”表示“如果”,在表示假设时,“当”可以通假为“倘”。

8. “衡”与“横”:

- “衡”可以表示秤锤,而“横”表示横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

9. “景”与“影”:

- “景”可以表示“景色”或“情况”,而“影”表示“影子”,在表示影子时,“景”可以通假为“影”。

10. “归”与“馈”:

- “归”表示“回来”或“归还”,而“馈”表示“赠送”,在表示赠送时,“归”可以通假为“馈”。

这些只是通假字的一小部分例子。由于通假字的使用非常灵活,且受到时代、地域和作者个人习惯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某个字是否为通假字,并理解其在文中的确切含义。

标签:  通假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2025 笔下学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xueke@bx5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