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这个成语出自《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这个成语原意指的是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水面,比喻距离很近。
一衣带水的典故是什么
典故的背景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道,国力衰弱。北方的隋文帝(杨坚)想要统一中国,但两国之间隔着长江,隋文帝就用“一衣带水”来形容长江并不宽,暗示渡过长江征服南陈并不是难事。后来,隋文帝果然派兵渡过长江,灭掉了南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因此,“一衣带水”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虽然有一些自然障碍,但距离实际上很近,或者用来比喻两地之间虽然有间隔,但关系密切,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障碍。
标签: 一衣带水的典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