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化的拼音是:róng huà。溶化的意思是使固体溶解,转化为溶液的过程。溶化的反义词主要有以下两个:凝固、结晶。具体解释如下:
1. 凝固(níng gù):指液体变成固体,不再流动,与溶化相反。
2. 结晶(jié jīng):指物质从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形成有规律的晶体结构,也是溶化的反义词。
这两个词都描述了物质状态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与溶化的液态化过程相对。
用凝固造两个句子:
1. 岩浆从火山口流出后,在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凝固成坚硬的岩石。
2. 工匠将金属溶液倒入模具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金属溶液完全凝固成了预定的形状。
用结晶造两个句子:
1. 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反应,溶液中的盐分开始结晶,形成了美丽的晶体。
2. 冬天,湖面上的水分在低温下逐渐结晶,最终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冰。
用溶化造几个句子:
1. 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开始慢慢溶化。
2. 将冰块放在室温下,不久它就会溶化成水。
3. 加热后,糖块在咖啡中溶化,使得咖啡变得更加香甜。
4. 酸雨能够加速大理石建筑的溶化,导致其损坏。
5.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固体试剂在溶剂中溶化的过程。
6. 暖气片的热量使得窗台上的积雪渐渐溶化,露出了下面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