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寒食帖原文是什么?

时间:2025-04-28 18:08:22
最佳答案

苏轼寒食帖原文是什么?

答:《寒食帖》背景及赏析:苏轼的《寒食帖》,全名《黄州寒食诗帖》,是其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原文】《黄州寒食诗二首》

[一R]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二R]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创作背景】

[一R] 写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两日,诗人在此日触景生情,感怀身世。

[二R]苏轼在黄州生活困顿,躬耕东坡,精神饱受压抑,诗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等句,真实描绘了其清贫潦倒的生活。

【文学与艺术赏析】

[一R]书法艺术

[种草R]行书为主,间杂草书笔意,字形大小错落,笔画粗细变化剧烈,如“年”“苇”等字突兀放大,凸显情绪波动。 墨色浓淡干湿交替,线条时而滞涩(如“破灶”)、时而奔放(如“哭途穷”),与诗意的起伏完美契合。

[种草R]章法布局:前段书写较工稳,后段随着情感激荡,字势倾斜、行距紧缩,形成“从压抑到爆发”的视觉节奏。 结尾“死灰吹不起”五字墨枯笔散,似力竭声嘶,将悲怆推向高潮。

[二R]诗意解析

[种草R]自然意象:苦雨、秋瑟、泥污海棠、濛濛水云,渲染出阴郁凄凉氛围,暗合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压抑。

[种草R]生活场景:破灶、寒菜、乌衔纸(清明烧纸钱),以琐碎细节凸显生活窘迫,强化“天涯沦落”之感。

[种草R]哲思与隐喻:“死灰吹不起”化用《庄子·齐物论》,暗喻心如死灰,展现对命运的无力感。

【文化价值与影响】

[一R]历史评价

--黄庭坚跋文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董其昌评:“此生(苏轼)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他人终莫能及。”

[二R]《寒食帖》是诗、书、人三者合一的典范,将个人命运与艺术表达融为一体。

[三R]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视为中国书法史上“尚意书风”的代表作,对后世文人艺术影响深远。

标签:  苏轼寒食帖原文 天下第三行书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2025 笔下学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xueke@bx5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