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从何时开始?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始于1928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正式启动。此前,苏联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尤其在重工业领域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联共布十四大在1925年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任务,标志着工业化战略的初步形成。
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高速度为核心目标。通过国家计划经济集中资源,快速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以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此外,工业化进程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通过集体农庄政策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和劳动力支持。
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基本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苏联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能源和冶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防和经济独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工业化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丘吉尔曾评价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充分体现了工业化对苏联国力的提升作用。这一进程也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御法西斯侵略提供了物质保障。
然而,苏联工业化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强制征收粮食和高压管理导致农业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未能显著提高。尽管如此,工业化仍被视为苏联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